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今福州长乐古槐镇龙田村)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著名医师。董奉家乡长乐市有董奉山;山上有“汉董奉炼丹处”古迹,山下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
董奉少年学医。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五株,轻病愈者栽杏一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董奉在南方一带行医。他除了治病赈济以外,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给人治病。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真仙通鉴》记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另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