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7年-公元1684年,本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以明遗民自居,于经学、理学、医学、佛学、诗、书画、金石、武术、考据皆有涉猎。
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辞海·医药卫生分册》在“傅青主”条中,释述:“名山,……博涉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提倡‘经子不分’,目的在把诸子和六经列于平等地位。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通医学。传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书,疑系后人托名之作,但其书流行颇广,有参考价值。”他虽以“余力”研究医学,却是一位“医学大师”,决非一时一地“名医”。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傅山的传记收入《哲学》卷中,肯定他“又精医学”。
傅山的综合性临床著作有《辨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专科著作有《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外科)。《青囊秘诀》把外科疾病视为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对21种疮疡,使用98条方剂口服内消,形成了系统的以消、托、补为主要内容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外科医疗体系。《女科》、《男科》则流传更广,尤以《女科》著名,在当代中医妇科仍奉为案头必备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