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方论的出现
金代成无已(1066?-1156?)撰《伤寒明理论》,运用《内经》君臣佐使配伍理论阐释《伤寒论》20首常用方剂的组成及其方中诸药的性味、功用,阐明各药相合成方的作用原理,融医理、药性、处方知识于一体,开方论之先河,为后世理解古人组方提供理论参考,促进经验用方向理论用方发展,推动中医方剂学术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41、469,《中医方剂学发展史》P133
《回回药方》的编撰
元末问世的《回回药方》36卷,今残存4卷,作者无从考证,目前认为是元末东来的华籍回回医生或其从事医药活动的后裔用汉文编撰。从现存目录及残本看,主要讨论内、外、妇、儿、骨伤及解毒救急等各科疾病证治与方剂,还有修合药饵、药物等内容,理论多本于阿拉伯医学,有大量的回回药物和方剂,外来药物音译后多附阿拉伯文(波斯文?)。同时又载录牡丹皮、巴豆、当归、细辛、知母等中国特产药物和无花果、安息香、乳香、没药等早年传入中国的西域药物,以及个别中医方剂。此外,书中还有受古罗马影响的外科手术、古印度医方和来自埃及等地的药物。由此反映出中国与阿拉伯乃至更广地区有过较长时间的东西方医药交流、交融,是中外尤其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上医药交流的生动体现。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42、468
《饮膳正要》的编撰
1330年,元代忽思慧以前代食疗成就为经,以各族人民特色饮食为纬,尤其突出蒙古族食疗文化,撰成《饮膳正要》3卷,讨论养生禁忌,饮食宜忌食物中毒救治等食疗的基础理论,介绍饮食谱、食疗方214个及其烹制方法,记录食物本草230余种,附本草图谱168幅,首载孩儿茶、烧酒制法,是一部珍贵的元代宫廷食谱,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营养保健学专著。本书还收载很多回回药物和方剂,以及一些产自东南亚、南亚、朝鲜等地的药物和古印度饮食方,是元代中外医药交流的重要见证。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65、476
张元素对药性理论的阐发
金代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1131?-1234?)撰《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将《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的抽象理论与具体药物联系越来,加以归纳,使之系统、清晰,其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学说,经传人李杲、王好古补充后更加完善。这套药性理论翻开了本草学发展的新篇章,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用药,后世医家大多尊奉其说。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39
1
2
3
4
跳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