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峨峨丰碑
明代民间医学团体的建立
隆庆二年(1568),徐春甫等在北京发起和创办了“一体堂宅仁医会”,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间医学学术团体。据徐春甫《医学人门捷径六书》“一体堂宅仁医会录”记载,宅仁医会的成员多达46人,为来自全国各地聚集于京都的名医,多数人来自安徽,如徐春甫之师汪宦、新安名医巴应奎等,此外有来自江苏、河北、湖北、四川、福建等地的名医。医会的宗旨是探讨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人研究《内经》及四家学术之奥秘,提高医疗技术;讲求医德修养,深戒循私谋利;会员间真诚相待,存善去过,团结互助,患难相济。医会对会员提出具体要求,凡22项: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从治学内容、方法、态度到医学家应有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处世接物方法、对待患者的态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医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徐春甫(1520—1596),字汝源,号东皋。新安祁门人。从师汪宦学医,以教人济世为务,为人看病不计利酬。后任太医院吏目。著有《古今医统大全》《医学未然金鉴》《医学人门捷径六书》等书。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86
郑和下西洋和中医药外传
明朝是当时亚洲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也是造船业和航海的鼎盛时期,从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之间,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前后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为了保障二、三万人员海上航行,在卫生保健工作上也作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准备。明代中医温病学及中医妇产医学学术发展完善,随郑和下西洋的医官多达180名,多出身南方,精通医术,具备治疗温病的丰富临床经验,除保障船队人员的生命安全外,还针对东南亚地区的气候为当地人治疗热带传染疾病,向他们传授常用中医知识;还携带数名稳婆,为医学落后的国家传授接生经验。随行医护人员对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为提高航海安全意识,郑和船只曾去日本周围海域进行航海模拟,反思准备期间不足与过失,针对东南亚各国气候条件,船只携带大量中草药与医书,其中中草药除了本身的需求外,还作为贸易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易,或赠予当地人,为他们缓解由疾病带来的痛苦。此举丰富了东南亚各国医药种类,有助于建构完整的医疗体系。明朝国力强盛、国内温病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使郑和船只携带强大的医疗团队进一步地带动东南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走出国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少数突发性战斗外,谨遵圣旨,与西洋各国进行和平友好经济文化交往,为当地人传授中医药保健知识,促进了落后的国家与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保障了生命安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90
《遵生八签》的编撰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辑纂的一部养生专著,刊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高濂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曾任职于鸿胪寺,为明代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工乐府,能诗文,兼通医理,更擅养生。幼时体弱多病,“少婴羸疾,复苦眼瞆”,多方搜寻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又博览群书,“悟摄生之有道,知人命之可长”,遂“剖晰玄机,提拈要诀,著为《遵生八笺》”。全书八笺20卷(正文19卷,目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卷一、二曰《清修妙论笺》,皆养身格言,其宗旨多出于二氏。卷三至卷六曰《四时调摄笺》,皆按时修养之诀。卷七、卷八曰《起居安乐笺》,皆宝物器用可资颐养者。卷九、卷十曰《延年却病笺》,皆服气导引诸术。卷十一至十三曰《饮馔服食笺》,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卷十四至十六曰《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种花卉法。卷十七、十八曰《灵秘丹药笺》,皆经验方药。卷十九曰《尘外遐举笺》,则历代隐逸一百人事迹也。”该书以“尊生”为主题,分别从八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养生的方法,是环环相扣、全面、有系统的养生大全,其对“生命”的存在赋予极高的价值与肯定。全书是一部以养生保健为主体内容,旁及山川逸游、花鸟鱼虫、琴乐书画、笔墨纸砚与文物鉴赏等知识和修养,是养生学集大成之作,影响很大。此书由英国人德贞(J.Dudgeon)节译成英文,收入其所辑《功夫:道家健身术》中,于1895年在天津出版,传播国外。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91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与应用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历史上给人类造成巨大伤亡。明清时期,我国的人痘接种术成为对其治疗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中国何时开始种痘,其说不一。朱纯嘏《痘疹定论》(1713年)记载宋真宗时峨眉山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取得成功,但较为可信的资料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俞茂鲲的《痘科金镜赋集解》,记述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有“种花者”,并有乾隆六年(1741年)张琰《种痘新书》旁证支持。可见,人痘接种术最迟在16世纪已经实施。明代人痘接种术共有4种形式:(1)痘衣法(2)痘浆法(3)旱苗法(4)水苗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从应用途径而言均为鼻苗法,然从对痘浆或痘痂的处理方法来讲又都为“生苗法”,亦被称为“时苗法”,这种用“生苗”或“时苗”接种所出之痘,因症状较重,颇多危险。鉴此,后来医者把患儿痘痂研粉为“种苗”,递相传种,精加选炼,以此减低毒性,更加安全,谓之“熟苗”,即通过对菌种的选择、保存、培养,产生较可靠、较安全的“丹苗”,以保证人痘接种安全有效。据载当时已取得相当高的成功率,人痘接种术能有效预防天花。这一方法出现后,清初在康熙皇帝支持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清代中期,种痘术更加成熟和完善,中国人痘接种术的成功很快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人痘接种术是我国的伟大创造,有着重要历史意义,不仅是牛痘发明前预防天花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18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评价人痘接种术,他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人痘接种术无疑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和成就。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492
1 2 3 4 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