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增订伪药条辨》的编撰 曹炳章
《增订伪药条辨》为曹炳章在郑肖岩《伪药条辨》的基础上增补编写的一部集大成的鉴别药物专著。郑肖岩(1849—1920),字奋扬,福建闽侯人,幼承家训,行医活人,尤对药物产地、采收、炮制有深入研究。他总结了近四十年的行医辨药经验,于1901年著成《伪药条辨》一卷。曹炳章(1877—1956),字赤电,浙江鄞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通晓中医中药。1913年在绍兴发起创设“和济药局”,倡导药品改良。先后出任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热心发展中医事业,著述颇多,于1927年编成《增订伪药条辨》。《增订伪药条辨》四卷,共载药110种,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木、石、虫介、兽八部,从药物产地、形态、气味、功效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鉴识药材与功用之优劣。该书于1928年由绍兴“和济药局”刊印,流传广泛,影响较大,对提高医药人员鉴别药物能力,丰富药物知识颇有助益。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P75,《百年中医史》
《制药学大纲》的编撰 杨叔澄
《制药学大纲》(一名《中国制药学》)为北京中药讲习所药学生教材,刊于1938年7月。作者杨叔澄(生卒年不详),名育曾,山东乐陵人。先后与施今墨、萧龙友等创立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北京中药讲习所,并在其中任教,该书集中反映了杨氏的制药学思想。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言制剂,详述九、散、膏、丹、酒、胶、露、锭等制剂方法与制作技巧、例药、注意事项、禁忌等;下编讨论生药炮制法,包括水制、火制、酒制、药制、自然制。从药材、产地、制方用药,到自身临床体验、验案分析,将药物的功用、方剂佐使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全书收载330余首方剂及120余种生药,纲目缕分,制法完备,并附注意事项及考证,基本总结汇集了古今药物炮制法的经验,故书成之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对近代制药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编写体例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版《中药炮制学》统编教材所沿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P77,《百年中医史》
《中国新本草图志》的编撰 赵燏黄
《中国新本草图志》为一部汇通中西药理论的新型本草图鉴。作者赵燏黄(1883—1960),字药农,江苏武进人,留日归国学者。他十分重视历代本草著作,注重实地考查药物,认为“旧本草所载之药物,大有科学上研究之价值”,力图“采用纯正的科学方法,整理吾国旧有之本草,证以今日最新之学理”。该书为赵氏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国药研究室专任研究员时所撰,原为两集《实验新本草》,于1931年、1932年先后出版,改名为《中国新本草图志》。以《本草纲目》为依据,参照《图经本草衍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拾遗》及《植物名实图考》等整理编订,每药之下分名称、考据、产地、栽培法、植物、生药、构造、成分、药理、药用等项。其中“考据”项下选录了古代各家本草有关药物性味、功效之说,作者在按语中力图与西医药理互相印证,书中详载大量药图,如甘草,包括原植物摄影、写生或标本图、显微镜摄影、各本草所载药图等达二十幅之多。此书着重于生药学研究,对于药物成分提取、动物生理试验的成果亦有记述。蔡元培赞之“是书一出,将一扫旧式本草之瑕点,而显其精粹,且使读者对于新学说之成绩,一览了然,而得以更求进步,其影响于药物学之前途,必非浅鲜也”(《中国新本草图志·序》)。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P79,《百年中医史》
我国医史博物馆成立 上海1938
1938年7月,中国第一座医史博物馆——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史学会医史博物馆在上海池洪路(现为慈溪路)诞生,王吉民任馆长。1937年4月,中华医学会在上海举行第12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时任医史学会委员会会长的王吉民负责筹备的“医史文献展览”在大会期间正式展出,展品一千余件,引起了各界人士对医史文物的兴趣。同时,王吉民发表了“筹设中国医史陈列馆刍议”,在多方筹划及热心人士的支持下,目标终于实现。最初陈列室仅为中华医学会图书馆的一个小房间,展品约400件,包括中医用具、制药工具与药瓶、名医手笔、中医古籍与医事画等。时值抗战期间,经费拮据,筹集文物困难,但仍有不少热心人士慷慨捐赠,使医史博物馆的陈列品得到不断充实。医史博物馆的成立不仅有利于收集、保存、研究文物,还提高了对医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向民众普及了医药常识。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P112,《百年中医史》
1
2
3
4
5
跳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