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16部委、国务院《规划纲要》出台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危机。社会上“存废中医”之争不断。2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重点领域优先主题。这一年,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总体目标,提出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为落实《纲要》,2007年成立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随后全国16个省(区)相继建立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之后,有关规划、政策相继推出。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4月工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同年11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16年2月国务院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系统部署,进一步聚焦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提高中医药的贡献度。这是16部委《规划纲要》的升级版,明确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的规划、政策纷纷出台并落实。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章对振兴发展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进行系统部署。2017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6月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药标准化项目和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设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主要参考资料】《百年中医史》《中国中医药发展70年》《中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
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制定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标准化助推中医药现代化,先后发布中医药各类标准约700项,成立中医、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材种子种苗5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参考资料】《百年中医史》《中国中医药发展70年》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体系建立
早期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最具代表性的是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药名词术语标准化真正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是从21世纪开始的。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负责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工作。该委成立不久,国家科技部设立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由中医药名词委挂靠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其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牵头实施,完成了18类5283个名词术语的规范,包括中文名、英文名、释义,基本覆盖了中医药从基础到临床各个分支学科。2004年,该国家规范《中医药学名词》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实施。首次采用了术语学的新方法,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易性、国际性、约定俗成、协调性等原则,制订了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新规范,建立了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体系。截止2020年,规范名词术语扩增到20类13000个。此期间还有国标《中医基础理论术语》(2006)、《针灸学通用术语》(2013)发布。名词术语规范是基础标准中的基础,对于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百年中医史》
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2009年颁布由王琦主持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药行业标准,形成健康状态评价方法,作为临床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的规范。同年其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成为首个进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中医体检项目,为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及康复期人群与个体进行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医疗干预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在全国推广应用,对于中医药服务于国家公共卫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王琦(1943—),江苏高邮人,毕业于卫生中医研究院,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副主任、《中国中医药报》副社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士。
【主要参考资料】《健康脊梁》
1
…
8
9
10
11
12
…
18
跳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