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宋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医药交流
宋时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随着宋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交通的进一步发达,海外贸易及通使等活动的频繁,当时对阿拉伯的医药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宋代书籍中还具体记载了某些阿拉伯所产药物的功用、采制方法等,如周密《志雅堂杂钞》对“押不卢”的记载,寇宗奭对产于波斯国中珊瑚的采取方法等。
宋代繁荣的对外贸易直接促进了药物交流的兴盛。北宋时中国与阿拉伯的陆路交通虽然不时为西夏等所阻,但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商队与使团仍然络绎于途,其中有乳香等不少香药及一些可供药用的珠宝。两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药物交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海路。1973年8月,福建泉州湾发掘了一艘宋代海船,船舱中有大量药物,其中多有阿拉伯地区出产者。由于宋时药物贸易在中国与阿拉伯的海运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多数是香药),所以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与宋代的商业交通路线,也可以说是‘香药之路’”。
除了对外贸易,阿拉伯地区还通过进贡的方式送来不少药物。1984年4月,在河南巩县的北宋皇陵地上调查中,发现了与中国阿拉伯药物交流有关的珍贵石刻,石刻表明进献之物尚有犀角、象牙、珍珠、甜瓜等,多有药用价值,可谓为宋代与阿拉伯地区医药交流的历史见证。
宋代来自阿拉伯地区的一些药物制剂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药物制剂方法的发展。如大食蔷薇水这种经蒸馏法制取的露剂的输入,促进了露剂药物在我国的迅速传播与普遍应用,直接导致了中药制剂中多种花露剂的出现,并提高了酒剂在医药运用中的效用。
除药物外,一些阿拉伯方剂也在我国流传。如《太平圣惠方》的眼科方中载有“大食国胡商灌顶油法”,用以“治脑中热毒风,除眼中障翳,镇心明目……”等。另外,宋代《崇文总目》载有安文恢(一名安堰)所著《万全方》(一作(万金方》)3卷,有学者认为此方可能是阿拉伯人所撰的医方②。
从阿拉伯等地输入的大量外来药物中,香药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香药大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输入增加了当时人们对阿拉伯医药的了解,促进了临证中对香药的应用,甚至造成了一种偏好这类药物的风习、对当时的处方用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代医药著作对香药的收录及临证应用的记载中有明显的反映。
在阿拉伯医药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医药学在宋代也外传阿拉伯地区。在阿维森纳的《医典》中,载有大黄等中国药物及其运用的内容,其诊疗方法与经验亦有对中国医学有关内容的吸收。波斯人阿布·曼苏尔·穆瓦法克(Abu MansurMuwaffag)约于975年所著的《医药概要》一书中,也记述了肉桂、土茯苓、黄连、大黄、生姜等中国药物。一般认为,中国的炼丹术约于12世纪时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对世界制药化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371
1
…
12
13
14
15
16
跳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