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吐纳行气养生防病
至战国时,气功养生法比较盛行。现存最早气功文献实物《行气玉佩铭》,为战国初期(约公元前380年)的玉刻铭文。据陈邦怀诠释,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巡顺则生,逆则死。”记录了一套深呼吸的锻炼方法。常做深呼吸有助健康长寿。《十问》言:“深息以为寿。”呼吸锻炼在当时称为“吐纳”、“行气”、“咽气”、“食气”等,《却谷食气》就记载了食气方法与四时食气宜忌等内容。同时也重视运动。《吕氏春秋·尽数》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童,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当时称肢体锻炼为“导引”,马王堆帛画《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描绘了44种导引动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呼吸运动,一为活动四肢及躯干的运动,一为持械运动,其中模仿动物动作的导引术式如“熊经”、“信”(鸟伸)、“蠪(龙)登”、“沐猴灌”、“爰㙤”(猿呼)、“䍃北”(鹞背)登,成为后世仿生导引术的滥觞。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66,P102
扁鹊及其传说
秦越人,世称扁鹊,约生于公元前5—4世纪,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河北任邱人,一说为山东长清人,一说为临溜附近的郑阳人。其生平事迹见载于《史记》、《韩诗外传》、《战国策》、《说苑》等。
秦越人约自公元前386年前后即“为人舍长”,随长桑君“出人十余年”,承长桑君授以《禁方书》,“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痛结”。在诊断上,他以“切脉、望色、听声、写形”针药并用,综合治疗虢太子的“尸厥”证成功。虢君感动地说:“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弃沟壑,长终而不得反!”遂“名闻天下”。秦越人精通各科证治,四处游历,随俗为变,“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锥阳,闻商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人成阳,闻素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提出了著名的“六不治”:“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故医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他以砭石弹刺,治疗秦武王面部痈肿成功,为秦国太医令李所嫉,以“自知技不如也”之由,使人刺杀秦越人于秦国。
司马迁论曰:“扁鹊言医,守数精明,为方者宗,后世循序,弗能易也。”如今,全国各地均有为纪念扁鹊而修建的宫观庙宇,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广泛深远。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111
最早的医案——诊籍
《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案,开创了医生对治病全程记录的先河,其体例为后世医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为西汉时期的淳于意。淳于意(公元前205?一前150年),西汉临酒(令山东淄博)人,因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一说太仓令),人称仓公。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菑川唐里的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公孙光又将仓公推荐给临酒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七十,收下淳于意为徒,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鹤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仓公出师四处行医,足迹遍及山东、曾为齐国的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中御府长、郎中令、中尉、中大大、齐王的侍医遂等诊治过疾病。淳于意在应诏回答汉文帝询问时叙述了自己学医、行医的经过,业务专长、师承、诊疗效果、病例等,史称“诊籍”,共计25个病案。他所答诏的病案格式一般均涉及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里、病状、病名、诊断、病因,治疗、疗效、预后等。从中反映了淳于意的医疗学术思想与医案记录上的创造性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164
“橘井泉香”的典故
“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苏耽传》,清代陈梦雷将其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医术名流列传》之中。苏耽(公元前2世纪),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他年丧父,孝敬母亲,仁爱乡邻,为世人所称道。在汉文帝时(公元前179一前157年)被誉为苏仙,传说其有预见疾疫的本领。有一次他外出办事,需三年方回,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后来果然发生了疫病流行。他的母亲依他的话医治病人,前来求橘叶并水者远至千里,皆应手而愈。此后人们便用“橘井泉香”来赞美医家治病救人的功绩。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165
1
2
3
4
5
…
16
跳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