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首页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全景
通知公告
行业要闻
工作动态
馆长致辞
定位使命
组织机构
捐赠鸣谢
文化
汤汤历史
悠悠典故
峨峨丰碑
皇皇医著
熠熠群星
采采流水
渺渺遗珠
苍苍山海
专题
主题教育
文博活动
数字展厅
文博大赛
典藏
藏品
三维典藏
云展
医暖丝路--“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展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科普
微视岐黄
节气养生
一饮一膳
健身之法
社会教育
峨峨丰碑
史前
商宋
金元
明清
民国
新中国
万全儿科著述
明代儿科学逐渐成熟,儿科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发展。儿科名家辈出,著作丰富,如儿科名家万全。万全 (1499-1582) , 字事, 号密斋,湖北罗田人,祖籍豫章 (今江西南昌) , 明代著名医家,有《幼科发挥》2卷(1549)、《育婴秘诀》(十六世纪中期)、《痘疹心法》十二卷(1568)、《片玉痘疹》13卷等传世。理论上,万全根据钱乙”五脏所主”观点,提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虚寒”的观点,对后世医家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有一定意义。治疗上,万全赞同钱乙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认为小儿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主张“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当攻补兼用,不可偏攻偏补”。万全推崇李杲学说,重视治理脾胃,保护胃气,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如五脏有病,或补或泄,慎勿犯胃气。”
诊法方面,小儿指纹诊法是自唐发明后一直为儿科应用的独特诊法,多数医家更重视四诊合参。万全还通过望小儿颅卤的形状来辅助诊断。如万全《活幼指南赋》载:“气乏则卤门成坑”,“弄舌脾热,解颅肾惫”,是儿科诊断内容的补充。万全在临证中非常重视小儿心理。如《幼科发挥》惊风类证篇载,有一小儿,忽然”惨然不乐,昏睡不乳”,万全诊断后,认为“形色无病,此儿莫非有所思,思则伤脾,乃昏睡不乳也”,询问得知,乃相伴玩童离去遂不思乳,后召回相伴,病童恢复正常。惊风方面万全分析了急、慢惊风的病因,认为有三种,并观察到瘫痪、失语等后遗症。治疗上,万全在《幼科发挥》中介绍了家传秘法,惊风热甚,腮红而赤,两目如怒,直视不转,宜河间当归龙荟丸,以泻肝胆之火。吐泻不止,欲发慢惊风,手足冷,睡露睛,口鼻气出冷,宜急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琥珀抱龙丸去枳壳、枳实加黄芪以平肝。万全提出的“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之时......以火燎而断之”以及“以剪断之,以火烙之”,这些方法,使预防小儿脐风更有保证。小儿疳证方面,万全认为“疳证虽有五脏之不同,其实皆脾胃之病也”,治疗上以健脾益肾,消积杀虫为大法。万氏还认为:“凡治疳证,不必细分五疳,但虚则补之,热则清之,冷则温之,吐则治吐,痢则治痢,积则治积,虫则治虫”,用集圣丸加减治疗,为后世沿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519
明代的外科手术、麻醉林及止血术
明代在若干较小手术的技巧方面,有较大改进和新的创造。如唇裂修补术、腹腔痞块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肛门闭锁及耳、舌、腮腺等断裂之手术、自刎急救与气管、食管缝合术等手术的记载,大体上反映了以外科治疗损伤的先进水平。麻醉一般与外科手术是同步发展的,明代局部麻醉术的显著进步,就是一个突出表现。王肯堂唇裂修补术,陈实功鼻息肉摘除术等,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冰冻麻醉之发现和应用,却是在反动的医疗倾向下问世的。外伤止血,明代前已有烧烙止血的广泛应用,明代在烧烙器具上有所改进。陈实功强调综合止血术,他说:“血飞不住,治宜如圣金刀散掺伤处,纸盖,绢扎,血即止”。纸盖是压迫止血,绢扎是结扎止血,明代都已较普遍的应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524
梅毒专著《霉疮秘录》的编撰
《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学专著,系陈司成所撰,崇帧五年(1632)刊行。陈司成(生卒年未详),字九韶,明代人。陈家八代行医,精外科。受家庭熏陶,自幼爱好医道。年轻时应试杭州,未中,家贫,弃儒业医。梅毒传入后,岭南等地时有所见,该病经无记载,古无良方,遂悉心研究,奔走江浙各地,历时20余年,探索出一套治疗梅毒方法。陈司成在总结我国近百年防治梅毒经验基础上,系统阐述本病理论、传染途径、各期梅毒及胎传梅毒的症状体征、治疗原则等。他反对内服轻粉,防止药病或变病;重视预防;首创用减毒无机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
《霉疮秘录》分总说、或问、治验、方法、宜忌五部分。该书论述了梅毒的传染途径,对一、二期梅毒的硬下疳、扁平湿疣、梅毒性斑疹、环形丘疹、白斑、鳞屑损害、晚期树胶肿损害,骨关节和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胎传梅毒的特殊表现,都有相当准确的描述。书中列病案29则,载方55首,并述配制及运用方法。在《宜忌》中列举误治病例6个,分析了药物与饮食宜忌的具体要求。书中对梅毒症状、传染及遗传等作了详细记述,提出“解毒、清热、杀虫”的治疗方案,并采用砷、汞为主的“生乳”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对霉疮(梅毒)的诊治居于当时国际领先地位,至今仍有临床实用价值,尤其对毒性矿物药物(砷剂)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亦可供研制治疗白血病、肝癌等恶疾新药借鉴。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525、554、566
麻风专著《解围元薮》的编撰
《解围元薮》系沈之问撰。沈之问,生卒年不详,自号花月无为道人。该书乃沈氏祖父沈恰梅、父沈史轩和他本人三代相传之资料及临证经验而成。书成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付梓。是中国最早的麻风专书。麻风一词,首见于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但未作解释,沈之问《解围元薮》始作出系统阐述。《解围元薮》肯定麻风为传染病,指出家庭内传染的重要性,首先主张给接触幼童“预常服药”。倡对本病施治行六经辨证,总结了大枫子治疗本病的新经验,否定前人服本药定致瞽目之说。该书对麻风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内容相当丰富,沈氏在学术上尊古不泥,主张“后人不可泥于纸上之语”。对方药“随集随证”,“旁搜考试验而奇异者,始录”。沈氏治学严谨,对麻风的诊治及病因认识作出了一定贡献。全书四卷。卷一为总论,首列疠风有十六种,受病所在经络及药病总论;卷二列症治经验;卷三、四为方药部分。详载二百四十九首多种剂型方药的临床应用。着重论述麻风病的传染与预防,记述较丰富的防治麻风方药。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医学通史》P525、546、571沈之问
1
2
3
4
5
6
…
12
跳转
查看更多